核心提示:国内多起垃圾焚烧厂争议,引发每一个普通市民对家园的关心,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活方式、人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刻反思。
求解分类处理
几乎不存在绝对“零污染”的垃圾处理方式
是时候冲破“生产—消灭”的价值怪圈,探索更加绿色的生活方式了
垃圾分类为何推而不广?
国内多起垃圾焚烧厂争议,引发每一个普通市民对家园的关心,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活方式、人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刻反思。
确实,几乎不存在绝对“零污染”的垃圾处理方式。是时候冲破“生产—消灭”的价值怪圈,探索更加绿色的生活方式了。
在采访中,很多专家都提出: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在源头实现垃圾减量化,只有有效控制垃圾的增长,才不会无休止地建设垃圾处理厂。
熊孟清告诉记者,通过收集、分类,将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形成循环经济,能够大大减少真正意义上“垃圾”的数量。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在垃圾焚烧导致污染后更多地采取了垃圾分类和回收,垃圾量大幅度减少,有的甚至减少一半以上。
另一方面,日本鹿尔岛大学教授稻永醇二、秋田大学教授服部浩之也告诉记者,如果垃圾部分类燃烧,即使是达到800摄氏度的高温燃烧,依然难以确定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争议中,很多小区居民也表示,并非为了反对而反对,而想和政府一起寻找妥善处理垃圾之道,“既有破又有立”。他们所谓的“立”就是全面推进分类焚烧。
而日前刚成立的广州市城管局明确将垃圾分类列入未来工作重点。
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在付出了“争议”甚至是“对抗”这一成本后,垃圾分类作为政府、市民间一种宝贵的共识,正在形成。
垃圾处理问题的减量化解决,正面临重大契机!
那么垃圾分类如何实施?
为何分类收统一倒?
家住广州荔湾区宝华路的王大妈楼下就有一组分类垃圾桶。“纸巾和纸杯,到底应不应该分开?”她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一股脑儿全塞进一个垃圾桶中。“不是我不想分,而是不知道如何分。“
垃圾桶仅有颜色区分,没有文字和图案解释什么是可回收,什么是不可回收,老广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选择困惑。他们更倾向于化繁为简。
广州越秀区居民李姨觉得垃圾“一开始觉得这样做很应该”,但一年前,有一次扔垃圾时碰巧看到收垃圾的场景,“他们把三个垃圾箱里不同类的垃圾全倒进一个车里,当时就看傻了。”
10年前,广州出现第一批分类垃圾桶;2000年,广州被列为全国八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一,部分行政区的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2006年,广州提出力争2008年前完成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回收网络的建设;2009年4月,广州宣布不再投放分类垃圾桶,原先双色分类垃圾桶黯然退场,统一回收的蓝色垃圾桶重上街头。
目前广州垃圾仅有的分类处理其实是由环卫工人自发、粗略地完成。
初步的分类,主要是指那些塑料瓶罐、废纸等,“可以卖,又不难挑出的”,环卫工人都会顺手清理出来,其他生活垃圾就统统混装在一个垃圾车中,然后送往填埋场填埋。
越秀区明月二路的垃圾中转压缩站,站长邱叔告诉记者,垃圾一旦被送入压缩站便严禁分拣变卖,否则就要扣工资。
看到一些完全可以回收利用的东西直接被扔进压缩机的“虎口”,邱叔也会感到很可惜。“但是上面说不分拣,我们也就照做了。”他也承认,目前要做好垃圾分类处理,“说来容易做来难”。
算一笔帐,广州进入填埋场的生活垃圾中塑料、织物等可回收垃圾比例高达35%。
而另一笔账则是,据粗略测算,广州垃圾分类运输至少要增加2000多台车。就意味着要分开车辆或者分开时段收运垃圾,但是在广州目前这种人流、车流高度密集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在处理方面,广州既没有建设餐厨垃圾、农贸市场垃圾、废旧电池分类的专项设施,也没有建立大型分检中心。
废品收购市场能否起作用?
事实上,垃圾分类的回收环节是有利润的,完全有条件让利于民以作鼓励。
熊孟清就提出,比如政府对垃圾运输环节的补助就可以给社区的居委会,让他们补助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清洁工和业主。另外政府补助还应该用在垃圾中转站增加分拣设施,而不应该用在最后的垃圾运输环节。
那么,垃圾处理的民间市场状况如何呢?
杨阿姨是个来自广西的“收买佬”,和三个老乡一起长期在广州寺右新马路某银行附近徘徊,每个月向大厦保安交100元管理费。
她几乎什么都收,收入还不低,光景好时一个月可以赚到三四千,差时也会有一千多。用来赚钱的收与卖之间的差价,往往只有一二毛钱。
她们也不用领取工商局的任何证照,有时城管管一管,躲躲也就过去了。
他们每天把收到的废品进行初步分类,就卖给收购站,如果收回来的东西“夹杂一些不能卖钱的”,往往就把这些“无用的东西”随手丢弃,造成二次污染。
废品收购站的行业情况也是蓬勃而无序。广州的废品收购站超过6000家,但工商、税务、特许三证齐全的废品收购站不过2000家左右,仅占三分之一。
杨阿姨认识一些有本钱的老乡,拿出几十万来私下开废品收购站,“一年的收入可达百万”。
位于五羊新城寺右二巷8号的广州市宝源废品回收有限公司是越秀区为数不多的几家证照齐全的废品收购站之一。
宝源公司拥有的场地可容纳近30吨可回收垃圾,平均每天收购的垃圾约15吨左右。他们接受工商部门及行业协会的监管,回收的物品都须达到一定的标准。“瓶子里面有残物、有异味的,都不收。”这里的负责人王先生说。
这里的工人都经过统一的培训,送到这里的各种生产性废旧物品都由他们称量、拆解、压缩、打包、分类码放,场地内保持整洁。收购站内将废品分为纸类、金属、塑料、玻璃和家电5大类,其中纸类又细分为报纸、书本、杂志、黄版纸4类 .
最后,收购站会将各类回收品装车,运往东莞、佛山、顺德以及广州郊区的废品回收加工厂。在这些加工厂里,垃圾作为加工的原料,将接受更加严格的分类,仅塑料就可能被分为几百种,透明的、不透明的、各种颜色、各种硬度,都将作为不同的用途。(中国再生资源交易网) |